新华财经上海7月25日电(张天源) 精锻转债于7月25日收盘后正式摘牌,成为今年以来第43只完成强制赎回的可转债。新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发稿,2025年可转债退出累计规模已逾1600亿元。
(资料图片)
可转债涨势如虹却规模缩水
在权益市场持续走强带动下,可转债市场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出色,但同时也出现了一波“强赎潮”。7月最后一周,恒辉转债、伟隆转债、北陆转债也将相继完成最后交易,并将在8月初密集兑付。投资者若未及时转股或卖出,最高可能面临逾 30% 的折价损失。
伴随密集赎回,市场存量快速收缩。新华财经统计显示,截至7月25日,可转债市场余额6588.34亿元,较年初下降747.88亿元,多家市场研究机构预计下半年余额可能跌破6000亿元大关。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一边是“大块头”加速退场,另一边新券发行节奏却未见提速。2025年上半年,仅18只新券发行,共募集资金20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逾五成,但远不足以弥补近期可转债密集退出造成的缺口。
兴业证券固收团队认为,银行类大规模转债集中赎回是余额骤降的主因,据到期数据显示,浦发转债10月到期后,银行转债板块规模将降至900亿元以内,行业权重由22%快速滑落至14%左右。
机构策略转向:从“全面开花”到“精耕细作”
随着近期债券基金纷纷公布了二季报,上半年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收益靠前的产品来看,“固收+”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重仓可转债的产品在上半年表现更为突出,部分产品上半年收益率高达15%。
此外,存量收缩叠加正股行情,促使机构正重新布局。据新华财经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上半年减持近50亿元,券商自营则逆势加仓106亿元;交易所ETF份额先降后升,显示短线止盈压力释放后,资金对转债重拾信心。
多位分析师认为,权益市场增量资金正反馈机制正在形成,正股拉动效应仍将持续,可转债指数有望继续震荡走高;但在供给偏紧、存量缩量的背景下,个券分化将加剧,高评级、大盘及科技成长类转债更受资金青睐。
长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赵增辉表示,转债市场延续温和修复,成交活跃度稳步回升,资金配置重心向具备基本面支撑与弹性预期的中盘个券倾斜。权益市场延续结构性分化,成长风格相对占优,科创类板块表现较为突出。转债估值结构整体拉伸,中高平价估值修复动力有所增强。2025年以来保险资金对可转债的持仓占比较2024年整体持续提升,反映稳健型中长期资金对兼顾增厚收益和高安全边际资产偏好增强。
展望后市,东方证券齐晟团队认为,目前可继续持有可转债但加仓需谨慎,基于当下对权益市场的判断,转债指数层面继续大幅上行或许存在压力,但主动大幅下挫风险较小,后续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尽管转债估值并不便宜,但放在当前各类固收资产收益下行的背景下,转债持续走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且权益平稳而转债估值大幅下挫的情况过往较为少见,充分的需求逻辑支撑转债价格。
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