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全球担保品行业日益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作为优质的风险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担保品管理能够为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近年来的境内担保品市场发展迅速,中央结算公司积极承担金融基础设施责任,精准回应参与者对于绿色金融、降本增效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全市场提供专业的担保品解决方案,获得各方高度赞誉。
新华财经北京4月12日电(王菁)近十余年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持续深化,这也将担保品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推上了风口浪尖。在监管改革和市场力量的双重驱动下,市场参与者对可作为合格担保品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的需求越来越高,其“副作用”之一就是高质量流动资产供需不平衡的局面持续加剧,担保品应用成本问题开始凸显。
在此背景下,专业的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服务在全球快速发展。面对HQLA的短缺,强化担保品管理工具应用,提高担保品使用效率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将担保品业务外包给更具专业优势的第三方服务商。在此过程中,由中央证券托管机构提供集中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担保品管理需求应运而生并迅速增长。
【资料图】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业务负责人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指出:“与国际市场类似,国内的相关业务规则也逐渐将担保品管理提升到较为重要的地位,国内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服务更多地体现了中央托管机构的深度参与和支持。”
发挥专业机构专业优势 打造防风险降成本的“万能钥匙”
从全球行业发展来看,第三方担保品服务正在成为市场主流趋势,欧清、明讯等国际中央托管机构相继推出GCPlus、GC Pooling等三方管理平台,发挥集中管理的规模经济;摩根大通、纽约梅隆等托管行的证券借贷、三方回购产品,都是依托三方管理机制推出的产品服务。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三方担保品服务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6.15万亿美元,较2017年整体增幅超30%,并仍呈不断增长趋势。
而将目光聚焦到国内市场,中央结算公司在十年专业沉淀基础上,推出升级2.0版本服务——通用式担保品管理服务,其初衷主要是解决投资者对安全和效率的要求:一方面,借助专业机构的信息优势和规模优势,通过盯市、调整等措施有效保证债券的足额质押,在根本上防范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安排,还可以节省投资者磋商担保品的过程,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机构的后台作业成本。
作为国内首个标准化的第三方担保品管理产品,通用式服务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通用”上,像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有效整合和规范机构现有的质押券管理环节,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调查表明,运用高效的三方管理机制,可降低金融机构约55%-75%的业务管理成本。
从业务数据来看,通用式服务自推出以来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末,中央结算公司通用式服务的担保品余额近1000亿元,服务机构超160家,覆盖财政部门、银行、基金、保险等10余类客户群体,服务理念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推动金融担保品行业标准建设 提供担保品管理“专业指南”
可以看出,通用式担保品管理服务发挥作用离不开两个关键词:“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这也是当前我国担保品行业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作为一个持续创新、高速发展的领域,境内市场对担保品管理的认知远不如对传统金融业务般深刻,如何在现代金融体系框架下理顺担保品管理逻辑链,凸显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担保品行业发展必须要破解的难题。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金融标准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担保品领域同样如此。2022年初,欧清银行与纽约梅隆银行发布的《消除担保品鸿沟》的联合白皮书,呼吁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建立统一担保品管理体系,以提高流动性和市场效率。
近两年来,中央结算公司在推动制定我国金融担保品行业标准方面也迈出重要一步,取得了关键突破。在行业标准编制过程中,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业务负责人重点提及了两方面理念:
一是标准应来源于业务实践需要,服务于解决实践中的矛盾问题,指导业务实践的发展。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中央结算公司以“兼容、对接、共建、共享”为原则,获得了来自各方代表性市场机构的专业支持和建议,整合实践经验。
二是标准应引领业务实践的质量,加强对行业实践的提炼,加强对内对外的标准联通。为了以高标准保障编制质量,中央结算公司充分对标境内境外担保品相关最新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和机构实践,兼容并蓄、高度提炼,纳入最新市场实践与前沿动向,发挥标准的行业引领作用。
国际市场的经验和发展趋势表明,前端更高效的金融担保品服务输出和应用拓展,都离不开后端专业第三方担保品管理平台更坚实的规范化建设。中央结算公司以推动高质量行业标准的实际行动,致力于提升国内金融担保品的制度化水平,为传统的担保品服务向集成化的担保品解决方案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专业力量。
策划:王涛
统筹:台艳
审核:关志薇 李奇涵
记者:王菁
标签: